红史|普海春:群贤毕至的大武汉“番菜馆”
发布日期: 2025-03-31 02:34:41 来源: 西餐炉具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是闻名的“鱼米之乡”,其饮食文化深受各地影响,亦有悠长的前史,形成了共同的地方风味。时值春节假期,作为武汉地标的江汉路步行街,更是招引了国内外很多“老饕”至此寻找特色美食。而就在这条名街的104号,曾有一家闻名的“番菜馆”,在全民族抗战初期款待过很多社会名流、各界精英。这家“番菜馆”叫什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西餐在武汉已有百余年前史。1861年汉口开埠后,西餐被西方殖民者传入,但运营西餐的规模仅限于领事馆、洋行、传教堂等外国人活动频频的租界,武汉三镇的民间尚没有运营西餐的饭馆,老百姓对西餐还比较生疏。

  直到20世纪初叶,外商很多涌进了汉口,这时,三镇才呈现了专营西餐的饭馆,人们称之为“番菜馆”。

  1915年前后,跟着西方文化的不断进入,在汉口独立了门户的西菜馆如漫山遍野般地鼓起,运营规模也逐步扩展。其时,汉口较为闻名的西饭馆有6家,“普海春”便是这里边之一。

  “普海春”开办于1921年,厅堂宽阔、金碧辉煌、豪华气派,是一个有档次、上档次的西餐厅。每天都能够正常的看到餐厅外车辆盈门,有时候甚至会呈现轿车、黄包车拥堵的场景。

  “普海春”是何人开办,至今不得而知,但作为在战时首都——武汉运营的“番菜馆”,“普海春”可谓“群贤毕至”“大咖集合”。

  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建立大会在汉口总商会举办后,正午整体代表在“普海春”聚餐,由冯玉祥将军做东。

  “普海春楼上已摆好十几席。我们顾不得入席,有的去找久想晤谈的友人说话,有的忙着给小姐们签字——冯玉祥先生已被包围得风雨不透......我赶到前面,找着个空位就坐下了。多么巧,这一桌都是诗人!......一盘橘子已被抢完,我只好把酒壶夺过来。刚吃了两个菜,主席宣告,由我朗诵大会宣言......没想到这么累得慌,读到一半,我已出了汗。幸而喝过两杯酒,还衰败个后力欠安。读完归座,菜已吃空,不免悲伤......”

  同年4月,日本前进作家鹿地亘配偶、荷兰闻名电影导演尤里斯·伊文思的欢迎会,也在“普海春”举办。

  到会4月1日鹿地亘配偶欢迎会的嘉宾,不只有长江局妇女部的负责人女士,还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中国民主同盟的首要创建者沈钧儒,以及美国闻名作家史沫特莱等。

  而在“三厅”任文艺处处长的田汉,则成为了尤里斯·伊文思欢迎会(4月22日)的司仪。此外,沈钧儒、闻名作家安娥等在款待宴上相继致辞,对这名国际友人的到来表明欢迎。

  1938年3月30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以下简称“青记”)在汉口举办正式建立大会。

  史沫特莱(站左)在茶线月,“青记”在“普海春”为欢迎中外记者赴战地采访归来举办茶话会。史沫特莱在会上介绍了在山西采访过程中有关八路军和游击区的状况,还提出在新闻报道和言辞中,应引发社会返梢,一同尽力救助伤兵。应邀到会茶话会的人士,还有美国闻名作家埃德加·斯诺。

  9月1日是其时的记者节,“青记”又一次在“普海春”举办庆祝活动。参与者不只包含在汉的国内记者,还集合了其时在汉的一切外国记者。中外记者欢聚一堂,盛况空前。

  肆1938年7月20日,33岁的冼星海和 24岁的钱韵玲,在其时武汉文化人集会较多的“普海春”,举办了简略而又盛大的订亲典礼。到会订亲典礼的嘉宾,有冼星海的老友、搭档和钱韵玲的亲朋老友,如田汉、安娥、闻名画家吴恒勤、抗日名将陈铭枢、钱韵玲兄长钱远铎等。

  订亲典礼上,安娥担任司仪,陈铭枢和田汉别离宣布讲演,对冼星海和钱韵玲的婚姻爱情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夸姣祝愿。“三厅”厅长郭沫若还欢喜地说:“这对歌坛伴侣,他们的歌声,是抗战的歌声,是中华民族解放的歌声”。

  1938年10月25日,武汉沦亡。被日军占据后,武汉很多饭馆歇业或西迁,“普海春”迁往了四川。抗战成功后,武汉饮食业大多回到正常状况,西餐业亦不例外。到1946年11月,康复经营的西饭馆已达13家。

  现在,散步在江汉路步行街,早已看不见“普海春”的身影,可见证过汹涌澎湃的武汉抗战史、款待过各界风云人物的这家闻名“番菜馆”,却成为了一段不可磨灭是前史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