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贸大酒店79层西餐厅,有着“云巅上的餐厅”之称,是北京顶尖的国际酒店餐厅之一。在这里,你可以俯瞰整个北京城的夜景。一边享受着浪漫雅致的音乐,一边看着精美如艺术品的菜品端到眼前。享受着醇香的红酒,和好友或是商业伙伴畅想未来,瞬间便拥有了身体和灵魂的极致体验。
在这雅致的西餐厅后厨,有一位来自安徽小城市的80后青年走过了漫漫学厨之路,走到了我们眼前,他便是国贸79西餐厅厨师长吕东亮。从小镇青年一路打怪升级到五星级酒店厨师长,吕东亮手捧多项业内大奖的背后,是一双永动机般不停探索的手和追求极致的少年心气。
今天,搜狐美食「风味流派」栏目组来到了国贸79餐厅,在这“一览众山小”之处对话吕东亮和他眼中的西餐。
吕东亮自高中时就对烹饪特别痴迷,于是在选择大专学校方向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烹饪,学习了中餐、西餐、雕刻等多种技艺。2005年,吕东亮从安徽亳州只身一人来到北京城闯荡时,还是个青涩懵懂又意气风发的少年。
回忆刚来时的经历,他自我调侃道,“刚来的时候看见其他人吃那种成条的棉花糖都感到新奇,因为从来没见过,小时候吃的都是那种把白糖从机器里打出来的棉花糖。”在跟北京人说话时,他也不自觉地会带上自己的安徽口音。“我想着我这说的就是普通话啊。”吕东亮绘声绘色地演绎着初来时的窘象,这座繁华的城市与青涩的少年初见时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当时我特别享受那种在一个档口来回跑着干活儿的感觉,就像弹钢琴紧锣密鼓的节奏一样,感觉干起来特别有激情。”吕东亮告诉搜狐美食,刚开始跟师傅学习做菜时,十点上班,他总是提前很久去,把准备工作做好了等着师傅来,这样就能再多学点东西。下班之后,吕东亮也是经常缠着师傅出去吃饭,以便能向师傅多多讨教。
在浮士德餐厅工作的那一段时间里,吕东亮每天的工作节奏都十分紧张。由于高级西餐厅格外注重精致的摆盘与菜品的呈现,因此对于出餐的要求很严格。吕东亮回忆,有一次在出餐时,自己不小心把手印沾到了白色的盘子上,厨师长对着灯光一看,直接把他辛辛苦苦做了很久的菜品全部倒进了垃圾桶里。
“那一刻委屈的感觉一下子就涌上来了。一种原因是觉得顾客在那边一直等着,另一方面有种自己的劳动成果一下子被否定了的感觉。”曾经高压的回忆至今历历在目。吕东亮告诉搜狐美食,自己有时候哪里做得不好,师傅一脚就踹到上来了,那时候感觉对面子打击很大,经常保持紧绷的状态。
不过正所谓“严师出高徒”,记忆里最苦最累的时光也是让吕东亮破茧成蝶的积淀。
谈及来到国贸79餐厅的原因时,吕东亮说,这里能让他找到年轻时候那种充满新鲜刺激和挑战的感觉,“这里有先进的烹饪理念,每一两年就会换个总经理、餐饮部总监,每次换人都会带来不一样的风格与思想的碰撞,这样我不动他们动,也能让我保持做菜的激情。”
作为国内最老牌高档的西餐厅之一,国贸79西餐厅给了吕东亮足够大的舞台。而吕东亮也不负期望,在这里一呆就是十年。2020年,吕东亮带领国贸79西餐厅团队荣获得了米其林指南“餐盘奖”。2022年,吕东亮组队获得央视财经频道春节档《厨王争霸》决赛亚军队及最受媒体欢迎奖。
一个个奖项背后,是那些不见光亮日子里的反复打磨。这些光辉与荣誉,亦是吕东亮向自己、向国贸79西餐厅交出的优秀答卷。
“从小镇出来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因为之前已经吃过的很多苦,后面挑战再来的时候就不觉得那么苦了。”吕东亮告诉搜狐美食,自己现在很希望碰到能够踏实学艺的学徒,保持“能吃苦”的态度,不断求知,把好的技艺和文化代代相传下去。
吕东亮一直觉得,菜要做的好吃,首先肯定得自己满意。而作为一个中国人,让自己满意很多时候不自觉地就会在菜品制作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中国魂”。
就拿颠勺来说,从前当学徒的时候,吕东亮都是用大锅练习颠勺、翻锅。而到了福楼餐厅给法国人煎鹅肝时,给到他的是一个小小的不粘锅。
“当时我一看那小锅就笑了,很多外国人翻锅还是要用小勺子或小叉子在一边抵着,小心翼翼地翻过来。我就完全不需要这个,因为当时学着做大锅菜的时候那么沉的一个锅都能颠勺,现在这么个小锅就像小玩具一样,前后左右很轻松都能翻面,当时很多法国人看了还觉得哇好神奇。”
吕东亮笑着告诉搜狐美食,其实还有很多隐藏的中国技艺被他融入到西餐制作中,虽然吃起来还是西餐的味道,但很多背后的技法都是融会贯通的。
“当时做西班牙伊比利亚猪的时候,我也是想到咱们平常家里做红烧肉,把酱汁淋到肉上非常鲜美、色泽光亮,我把这种酱汁装饰的想法也用到了西餐的菜品制作中。”
“前菜的面包,配上黄油或者藤椒酱,其实跟我们平常吃的馒头就老干妈、就豆腐乳吃是一个道理,都是为了激发人们想吃面包或者馒头的欲望。”
“之前吃过一道鱿鱼的小吃,口感非常爽脆,我就问了老板是怎么做的。发现人家把水的温度控制的很好,我把它应用到西餐中,作为开餐小吃。”
此外,还有将潮汕脆皮乳猪的脆皮水应用到西餐菜品中、看到烤串滋滋冒油的诱人模样思考怎么样用到牛排中,激发牛排的香气等等。吕东亮告诉搜狐美食,很多时候,中餐是他做西餐的灵感来源,在中西融合的过程中,既能实现西餐的多元化发展,又能帮助中国美食走得更远。
“到哪个庙念哪个经,得适应当地风俗环境。不论是中餐还是西餐,吃过之后要让人觉得舒服,心情舒畅,来了还想再来,那才是成功的。”
对于吕东亮而言,童年的记忆、妈妈的味道、日积月累的学习都是他灵感迸发的来源。
吕东亮告诉搜狐美食,之前他有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上面记载了自己向师傅学习到的各种烹饪经验。如今网络发达了,他也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一有时间就去翻阅各种异国他乡大厨们做的风味美食。经常晚上越看越兴奋,第二天接着就自己尝试能不能成功。
“这个前菜小泡芙,里面的奶油通常是甜口的,但我们把它做了改良,将奶油换成咸的,上面配了咸口的火腿,吃进去会有不一样的口感。”
“这是把鹅肝和山楂做了融合,这样吃起来的时候既能品尝到鹅肝的口感,又不会感觉很腻。”
“这是m7和牛,我把它低温慢煮的时间延长,让它的口感更嫩,香味也足,吃起来有种m9的质感。旁边配上的是切成丝的茴香头,加上了柠檬橙汁儿,搭配牛肉吃更加清爽。”
这样创新的尝试在他从厨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吕东亮告诉搜狐美食,他也曾仿照妈妈小时候给自己做玉米粒的方法,制作坚果给外国人吃。
“我把杏仁、南瓜子、花生米、夏威夷果先烤一下,放胡椒、糖、盐混成水,把坚果在锅里炒,将水浸入,水没干之前撒上孜然辣椒。做出来的坚果,那些外国人一会过来抓一碗,说特别好吃。”对于将童年的记忆搬上米其林餐厅,吕东亮自豪地告诉搜狐美食,“好吃的东西不分国界。”
“如果我退休之后开一家小餐吧,我特别向往的状态是能一边和客人交流一边制作他们喜欢的菜品。”“我还想过开个米其林煎饼摊儿,外面的皮是中式的煎饼,里面的馅料是西餐常用的食材和味道,感觉应该会很不错。”
对吕东亮而言,这是他找到职业价值感和幸福感的方式。在时间的纵向维度上,吕东亮的技艺愈发娴熟,菜品的气质也愈发深邃。在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横向维度上,吕东亮的厨艺得到了慢慢的变多业内人士的认可,“无国界”的美食也正在一步步实现。
从小镇青年走向五星级酒店厨师长的路上,吕东亮告诉搜狐美食,自己“受不了太安逸的生活”,渴望在一个接一个的挑战中获得成长。如今,站在79层“云巅上的餐厅”眺望远方,当年的小镇青年已然有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我很喜欢那种能吃苦、肯钻研的孩子,起点在哪里不重要,关键你要清楚自己想干什么,要往哪走。”
正如至上励合在《小镇青年》那首歌里唱的,“好星光,需要用黑暗陪衬。”无数个“吕东亮们”,捱过黑暗中无声努力的时刻,也终将会迎来属于自身个人的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