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职校国际化办学百花齐放 合作规模逐步扩大领域不断拓展
发布日期: 2025-03-20 19:49:05 来源: 配送

  在当前职业教育对外开放背景下,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全方位探索职业教育国际化高水平发展的内涵及路径,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在青岛,各职校国际化办学开展得如火如荼,取得了显著成果,合作规模逐步扩大,领域不断拓展,程度不断深入,职校学子“国际范儿”越来越足,展现出落落大方且卓越的自信气质。

  青岛电子学校校长崔西展在“双月论坛”上作了成果推介。作为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青岛电子学校以“成就一个学生,幸福一个家庭,奉献整个社会”的办学理念积极投身到创新驱动发展的大浪潮中,努力打开现代职教迈向国际的新视野,尝试国际化办学,并进行了较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

  记者了解到,2014年,经教育局审批,青岛电子学校与加拿大康尼斯多加学院合作创办3+4物联网专业中加合作班,开创了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与国外高等教育合作办学的先河。2014年至2024年间,学校将中加合作班的办学模式和成功经验进行校内外推广,先后与日本京都计算机学院、京都情报大学院大学开展3+3+2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中日合作班。2017年,青岛电子学校尼泊尔分校项目作为唯一一个中职项目写入教育部与青岛市人民政府签署的“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2020年1月1日,青岛电子学校尼泊尔分校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本土化中国标准的正式形成和人才教育培训方案的对外输出。2022年,学校中德电子能力中心建成,与尼泊尔分校建设进行了有机融合。学校创建了跨国跨校“D+A”协同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和“双语双能双师”深层次地融合的国际教师培养体系;创新了“一线、两段、三协同”人才教育培训新路径,搭建“文化+语言+国际视野”的语言类课程教学体系和“核心技能+X学习领域”的专业类课程教学体系,开发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打造国际化共享资源教学平台,提升师生国际化专业水平;打造了“重品行、提能力、强实践、国际化”人才教育培训新理念,形成了“借鉴创新输出”闭环教改实验方案,为岛城职校国际化办学提供了新样板。

  青岛烹饪职业学校秉持“请进来”与“走出去”双驱动发展,拓展“烹饪+”教育对外开放新模式,努力开创学校国际合作交流新局面。2012年学校被评为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先进单位。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学校2011年与法国卢瓦尔大区古然德、布列塔尼大区第纳尔餐饮学校两所学校确定了教育合作项目,并签署了友好学校合作意向书,每年开展教师互访和学生实习、研修活动。即学校每年定向招收20名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应届初中毕业生,成立“法国西餐管理国际班”。

  2010年,学校与新西兰北岸酒店管理学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自2014年学校开设新西兰西餐管理国际班。2011年,经国台办及省、市台办,市教育局批准,学校与台湾开平餐饮学校之间进行了师生间的交流互访,在此基础上,双方签署了建立合作学校的协议,自2012年起每年举行两岸职业学校厨艺友谊邀请赛及交换生项目。

  2016年3月学校与澳大利亚霍尔姆斯学院签订了“2+4”合作协议,学生高一、高二在青岛烹饪职业学校就读文化课、相关专业课及专业英语课,雅思成绩达到5.5分及以上者可以直升霍尔姆斯学院酒店管理专本连读课程。2021年6月,学校采用现场网络直播形式在中国青岛、法国第纳尔同步进行了“伊尹食坊”“雅聚法餐工坊”挂牌仪式。

  升学、就业、开拓国际视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学生参加国际合作项目的最大的目的。截至目前,青岛烹饪职业学校共有学生出国研学、升学、实习就业386人次,法国留学生继续深造就业学生8人、新加坡10人、新西兰6人,大部分学生留学回国后成为餐饮行业的行政总厨、厨师长,均已发展成为餐饮行业的骨干,为岛城的餐饮行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4月10日,青岛交通职业学校举行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汽车运用与维修领域试点班开班典礼。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简称SGAVE项目)是教育部与德国等欧洲职业教育模式先进国家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联合实施的职业教育合作项目。项目借鉴德国等欧洲国家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开展“双元制”人才培养的技术和经验储备,涉及汽车、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相关专业,通过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考核和评估认证体系构建等多种方式,推动“三教”改革,提升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国际交流水平,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精品项目,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首批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中职试点专业。

  学校将以此次“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SGAVE)”为契机,紧紧抓住中德职业教育的利好政策和创新机遇,以推动建设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院校为载体,同步国际先进办学理念,与跨国企业、国外院校联手,探索与创新人才教育培训模式、教育管理机制和合作办学体制,实现多渠道宽领域深层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建立产教协同育人,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有机衔接,打造更多标志性成果。

  6月12日,青岛市中小学名校长“双月论坛”举行,主题为“中职国际化人才教育培训的探索与实践”。青岛电子学校、青岛烹饪职业学校、青岛交通职业学校结合学校特色介绍了国际人才培养实践成果。“当前全社会格外的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职业学校通过探索国际化人才贯通培养,可以更好地适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升青岛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全球竞争力。”青岛市教育局组织处处长晁永强说。

  在建设职业教育高地的过程中,青岛不断对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进行思考和实践。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与全球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紧密相连,不仅是一个国家、城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而且还要服务本国企业海外发展对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同时还应服务于全球经济一起发展,对促进国际就业、助力输出国当地经济发展、增进当地人民福祉具备极其重大意义。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首先应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境外办学、境外培训、中外合作办学等国际化办学项目合作交流过程中全程融合产业链,量体裁衣制定国际化人才教育培训方案,有的放矢培养当地所需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使得输出的国际化人才能够传播技术技能,解决跨国企业的技术问题,主动融入当地社会,服务并促进当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要重新构建并深刻把握全面开放背景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素质模型,实现人才教育培训定制化。需顺应新发展格局,制定符合国际化企业需求的国际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量身打造培养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熟悉国际惯例和规则、具有国际视野、深刻了解中国国情的德才兼备的“技能+语言”国际化技术技能型人才。